【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01 月 31 日訊】
台灣潮濕多雨,先天氣候的侷限,反而成為建材研發的原動力。有業者就利用農業廢棄稻梗,研發防水、防火的建材,材料全是MIT,成功轉型,在2015年業績成長高達25%,成為獨步全球的「隱形冠軍」。
大雨下不停,空氣潮濕,擔心家裡木地板膨脹變形嗎?
民眾 黃先生:「我會選進口的(木材)。」
民眾 林小姐:「有發霉的現象,(會膨脹嗎?或是邊邊翹起來?)有翹起來。」
建材業者 陳正彥:「我們台灣空氣相對濕度,整年平均數值超過80%,歐洲製造的,或是其他國家製造的建材,那來到台灣,都會變成不耐用。」
台灣傳統木業受限於法規,禁止砍伐森林,只能仰賴進口,氣候條件差異,歐美進口建材不一定符合台灣需求,現在有業者利用取得容易的農業廢棄稻梗為原料,推出防火、抗潮的木地板。
建材業者 陳正彥:「稻梗粉碎以後,混上蔬菜汁跟豆粉、植物粉所做成的膠,做成這塊板子。」
用攝氏1000度的火焰噴射,木材居然燒不破,手隔著木材也不怕熱,實際測量只有25度,這項創新研發,帶動2015年業績成長了25%。
建材業者 陳正彥:「我們中小企業反而比較容易做客製化的市場,百分之九十九的家具都是客製化,那我們建材百分之四十是客製化,所以我們台灣雖然小,但是因為這樣很靈活。」
據統計,台灣建材每年商機估計有上百億元,不止建材,整合產業鏈,將有更多中小企業能成功轉型,成為獨步全球的「隱形冠軍」。
新唐人亞太電視 邱添喜 王媛 詹詠茹 台灣台中採訪報導
2016-01-31 MIT防火板材 廢棄稻梗化身綠建材 (影片附內)
【趙靜瑜╱台北報導 2015年09月23日 】
從11件作品脫穎而出,第15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策展單位,將由交大人文暨社會學院院長曾成德率領的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TDIS)擔任,以「台灣再製─常民構築」為主題,明年6月將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登場。
曾成德表示,「國外很多人認識台灣是因為透過許多Made in Taiwan的商品,但我們想要讓全世界的人知道,台灣已經從
製造進化到回收再利用、再製造,台灣再製造如果可以成功,就可能在國際上被重新定義台灣,這是我們的理想。」
從製造到回收再利用
團隊透過台灣科技與環保優勢,將台灣館分成「明日製造」、「材料世代」、「自力營造」、「嘗試實踐」以及「臨時永久」等5大主題,透過各種台灣研發的環保材質,甚至讓農業廢棄物變成建材等智慧貢獻,如百貨公司般陳列在大眾面前,最後參觀者可以拿到台灣的明信片,自己合成一本獨特的台灣印象專輯。
評審王嘉驥表示,今年有11個團隊送件,是有史以來數量最多的一屆,「比較多的是提出對台灣體制內批判的建案,這雖然具有反省性,但侷限於台灣內部,國際對話性不足。」
以常民文化消除鴻溝
王嘉驥認為,今年交大出線原因除了回應大會主題明確外,該團隊視覺呈現與現場布展自然,有竹籬散步的氛圍,有廢棄稻稈再製的環保地板,打破展場是百年監獄的桎梏,也對於「台灣如何在威尼斯被看見」做了思索。
曾成德說,過去建築界與社會大眾有很多鴻溝,也讓建築成為與社會無關的突兀異象,「現代建築究竟要解決甚麼?我們認為,建築是一個行動,這一屆的提案要徵求大量的常民文化帶過去,讓大家感受台灣再生構築。」
台灣印象重新再定義
過去台灣稻米一年二收或三收,但廢棄的稻稈卻只能紮成一堆堆,放火燒掉,不僅危害空氣品質,也影響人類健康,現在台灣可以做到透過高壓、絞碎成為新的建材。策展人之一的曾勝凱說,「希望證明建築業不是只有採砂石,也可以對台灣社會有更多積極的貢獻。」
為凸顯常民構築的核心主軸,交大團隊即日起也將向台灣民眾徵件,反映台灣民眾的日常生活現況、想像及對在地環境的關懷。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將於明年5月到10月舉行。
中國時報
中天電視【生活百分百】瑞商建材-自創品牌開發綠建材 MIT好品質行銷國際
國產木材暨建構台灣製MIT微笑產品供應鏈說明會 - 王蘊中
【Power Green】綠色消費 從供應鏈把產品做「綠」
真心看台灣0413-綠色工廠標章宣導短片
http://www.labiennale.org/en/architecture/
文化部-交通大學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臺灣再製-常民構築》 代表參加「第15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